中国教育部首次发布《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标准》
正式开启了青少年编程的新纪元
人工智能时代
编程,成为每个孩子的必然选择
正如华为CEO任正非说:“科技的唯一出路在教育。”而发展编程基础教育最终的目的,是培育高水平人工智能创新人才。
最近几年,教育部和国务院更是频频下发相关政策,回顾历史政策,在2014年到2019年编程已经被无数次提起,覆盖浙江省、山东省、江苏省南京市、天津市、重庆市等重点省市。更是直接和孩子的升学相关,初、高中升学、特长招生等政策均被无数次提起过。强调编程教育的重要性,探究编程教育发展的新方式。
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了所有与编程相关的教育政策,从中央-地方两个维度为大家梳理出来,建议收藏。
1、中央政策
教育部印发《教育信息化「十三五」规划》通知,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考评体系。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、跨学科学习(STEAM教育)、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的应用。
2017年
01
教育部正式公布了《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》。标准规定将小学科学课提前到一年级,每周课时不少于一节。
02
国务院发布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,明确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,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,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。
并宣布:即日起,从小学教育,中学科目,到大学院校,通通逐步新增人工智能课程,建设全国人才梯队。
03
《十九大报告》进一步强调网络强国战略,加强前沿引领技术、现代工程技术、颠覆性技术创新,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,争取在某些领域、某些方面实现“弯道超车”。
2018年
01
2018年1月5日,教育部印发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的有关情况》提出,要将三维设计、开源硬件、人工智能正式划入新课标,成为高中学习的必修课。
教育部高中新课标方案发布,人工智能进课堂,编程技术纳入高考范围。
02
2018年2月11日,教育部印发《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》。
文件指出: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普遍应用,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新型教学组织模式的研究,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、跨学科学习( STEAM 教育)、创客教育等教育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,逐步形成创新课程体系(责任单位:基教司、中央电教馆、人教社)。
03
2018年4月13日,教育部印发《教育信息化 2.0 行动计划》。
计划提出,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,充实适应信息时代、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内容。推动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,并将信息技术纳入初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。
2019年
2019年3月13日,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《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》的通知。
通知中透露:今年将启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,并推动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,逐步推广编程教育;同时,推动大数据、虚拟现实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深入应用。
2019年10月25日,《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》标准联合发布会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。目前,《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》标准第1部分、第2部分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、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、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及中国青少年宫协会4个全国一级团体联合正式对外发布。
发布会公示了《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》标准第1部分“图形化编程”标准和第2部分“Python编程”标准。“图形化编程“标准将分为三级,依次考察基本图形化编程、初步程序设计能力、算法设计与应用能力。“Python编程”标准将分为四级,依次考察基本编程思维、模块编程思维、基本数据思维和基本算法思维。两个等级标准分别包含103个图形化能力要求和48个Python能力要求。
第一次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测试将于2019年底前于中国部分地区落地,预计明年将开放全国范围的申报服务。第3部分机器人编程和第4部分C++编程将启动研究。
前芬兰教育部长曾说“在未来,如果你的孩子懂编程,他就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;如果他不懂,他只是使用者”。乔布斯则表示“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编程”。目前,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将编程纳入中小学基础课,少儿编程学习正成为教育的新趋势。
(责任编辑:范老师)